最近,全球建筑圈都在盯著一個地方 —— 沙特阿拉伯。這個曾經以石油為標簽的國家,正憑借一波接一波的超級工程,成為全球承包商的 "必爭之地"。從NEOM未來城到紅海開發項目,動輒數百億美元的投資規模,讓這里成了繼歐美傳統市場之后,最讓人興奮的藍海。

沙特建筑市場爆發密碼
數據顯示,到2033年,沙特建筑工程市場規模將突破1.5萬億沙特里亞爾(約合人民幣2.7萬億元),年均增速超8%。這背后,是多重力量在共同推動。
1. 政策驅動
沙特“2030愿景”將基建視為經濟轉型的核心引擎。超5000億美元投資砸向NEOM未來城、紅海項目等超級工程,城市化進程加速催生大量交通、能源、住宅需求。政府甚至將基建投資占比提升至GDP的15%,遠超全球平均水平,為市場注入強心劑。
2. 區位+資金
坐擁亞非歐樞紐地位,沙特手握石油美元“金鑰匙”。其不僅是區域基建投資中心,更成為全球承包商規避地緣風險的理想選擇。這些年沙特城市化進程一直在加速,年輕人口占比高,對住房、交通、教育等設施的需求越來越迫切。像利雅得這樣的大城市,在建項目數量比 2019 年增長了 65%,達到 1200 個,工地塔吊林立成了常態。
3. 項目周期長+技術壁壘
沙特超級工程普遍存在周期長、投資大、技術高的特點。比如NEOM項目不僅需要前沿建筑技術,更考驗承包商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。這種特性將市場門檻抬高,反而過濾掉中小玩家,為實力雄厚的建筑巨頭留下充足空間。
全球建筑業巨頭云集沙特
萬億市場的吸引力讓全球建筑巨頭開啟“搶灘模式”。本土企業、中資軍團、歐洲老牌承包商、日韓新銳勢力,正在這片熱土上演“四國演義”。
本土企業:
背靠王室資源的Saudi Binladin Group堪稱“沙特基建代言人”。從麥加大清真寺到利雅得地標建筑,其超70年經驗疊加自建供應鏈與本地化團隊,牢牢把控政府項目。上半年新簽合同額超180億沙特里亞爾,政府訂單占比68%。
中資企業:
中國建筑等中資企業正以“技術先行+本地深耕”策略快速滲透。從利雅得地鐵到NEOM核心區,中建在沙特的動作堪稱教科書級:設立區域總部、投資建廠、培養本地人才,用技術優勢打破市場內卷。最新數據顯示,中資企業在沙特項目交付效率已提升至行業前列。
歐洲老牌:
法國萬喜、德國豪赫蒂夫等歐洲巨頭打出“歐洲標準+本地化”組合拳。萬喜斥資20億歐元建制造基地,用標準化體系保障質量,同時深度綁定沙特政府部門。其“齋月交付奇跡”證明:在文化敏感區,效率與靈活性才是王道。
日韓新銳:
韓國現代、日本大成建設等亞洲企業則避開正面競爭,聚焦能源、交通等細分領域。通過技術特攻與項目試點,這些企業正逐步擴大市場份額,為后續擴張鋪路。
卓信企業提供國內外公司注冊、銀行開戶、年審報稅、代理記賬、商標注冊、ODI境外投資備案等代理代辦服務,如果您有這方面業務辦理需求,歡迎隨時咨詢我司在線客服!
